随着互联网和数字通讯的蓬勃发展,万物互联的程度日益加深,劳动者工作时间以外的离线权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深入了解数字时代“工作离线权”法律保障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本土化解决方案,一支由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组成的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走进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与社区,开展了主题为“数字时代下‘工作离线权’法律保障”的调研活动。

图1 项目团队成员采访劳动者
调研团队首先了解到离线权其核心在于切割数字化劳动对私人生活的侵蚀,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健康权及个人生活安宁权。调研显示,超75%劳动者存在非工作时间处理工作信息的情况,但仅有少数能成功主张加班费。
在谈到有关的司法实践时,法院的法官提到,法院需综合“实质性劳动付出”与“明显占用时间”双重标准认定加班,但因电子证据易篡改、工作指令边界模糊,劳动者常面临举证困难。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提到,居民在工作中遇到此类情况,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搜集相关证据。


图2图3 项目团队成员进行普法宣传

图4 项目团队调研合影
这次调研不仅让项目组成员深入了解到劳动者离线权相关的司法实践,更为他们的研究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离线权入法不仅是劳动权益的升级,更是数字时代重构劳动伦理的必然选择。通过“立法赋权+技术赋能+司法护航”的多维保障,方能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守护劳动者的“数字人权”,实现“有尊严的劳动”与“有温度的发展”。